王明明 官方网站

http://wangmingming.zxart.cn/

王明明

王明明

粉丝:1099475

作品总数:46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王明明,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蓬莱县人。 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多个国家展出,曾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 王明明长期刻苦学习和创作,先后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提供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王明明:江山无尽 心迹自然

  9月24日至29日,“北京·甘肃成县艺术家美术作品展”在省博物馆隆重开展。艺术家们用饱含热情的画笔,绘就了一幅幅祖国山河美景和成县独特的地域人文风采。“此次画展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参观人数之多都是甘肃美术展览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莫建成如是说。

  今年6月,在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的带领下,该院签约专职画家王文芳、庄小雷、李小可、杨延文等近20位著名画家来到成县采风写生。他们在写生中既体现京派主流中国画的传统精神,又以成县山水风貌为主题,创作了一批艺术精品。这次画展中,集中展出了这些画家的59幅精品力作,同时展出了成县当地画家21幅作品。其中巨作《峰峦叠秀鸡峰山》《晴岚欲春西狭颂》由王文芳、李小可、庄小雷、王明明共同完成,《清幽恬静草堂祠》由谢永增、郭宝君共同创作。这种全景式写实水墨山水画,以开阖有度、大气凝然的律动感构成画面崇山峻岭的恢宏气势,表达出对祖国西部江山的崇敬和爱恋。画展当天,仅正式报道参观的人数就达850人,创甘肃历届美术展参观人数之最。

  9月25日上午,王明明、袁武、莫晓松等北京画院的艺术家们与甘肃美术家协会、甘肃画院以及省内有关大专院校的书画艺术家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作为全国第一个成立的画院院长、全国著名画家王明明先生,谈了他对此次画展的切身感受和当前中国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引起了在场艺术家们的强烈共鸣,本报记者在会后对他进行了专访。

  王明明先生以水墨人物画名重画坛。儿童时代的作品就曾经到30多个国家展出,并多次获世界儿童绘画比赛金奖。青少年时期曾长期受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卢沉、周思聪、姚有多等诸多名家,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1978年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未入学,同年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和讲学,出版多种个人画集。

  王明明说,他对甘肃有特殊的感情。作为山东人,多年来他到甘肃比回山东的次数还要多。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独特,有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特别是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这次和成县合作搞写生和美术创作,就是让北京的画家来到西部,关注西部,和当地的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形式,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艺术家的责任就是对社会的关注就是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艺术创作的营养。”王明明说,此次北京画院这么大规模地组织画家群体到西部写生,还是少有的。生活在首都的艺术家们也需要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饱游沃览祖国河山、领略不同地域风采,开展写生采风活动,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汲取新鲜素养。大家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与自然亲近,和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心情都很激动,都十分珍惜难得的机会。无论是在当地采风写生,还是回到北京作画,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精心创作,力争创作出精品,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王明明介绍说,北京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画院,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汇聚了一大批活跃在当代画坛的著名艺术家。画院多年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扶持西部文化发展的战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此次与成县密切合作,组织了以北京画院为主的北京画家陇南采风活动,画家们游鸡峰山、谒杜公祠、观西峡颂,骋怀览胜,对景挥毫,绘制了大量图稿。回京后大家又整理酝酿,取象运思,潜心经营,才有了这一批描绘成县地域风采的佳作。这批作品描绘范围广阔,艺术风格多样,既有自然景观又有文化古迹,还囊括了民俗风情,精彩呈现了成县地域人文风采,并延伸到成县地域以外的祖国河山风貌,乃至其他题材,可谓异彩纷呈。

  在王明明的眼里,艺术作品的质量就是艺术活动的生命。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艺术追求,也是对画院所有画家的基本要求。他说,北京画院举办任何一个画展,都有一套严格的评审制度、原则和程序。我们不怕得罪人,这次画展在展出前就有不少名家的画因为画得不太好被退回去了。只有不看“人头”,不看名分,只看作品的质量,才能真正评选出好作品,才能使作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谈到当前中国美术特别是中国画创作的现状和问题时,王明明说,当前大家的画中出现最多的是城市美女、少数民族、农民工,大家画得都很深入,很认真。但大多以群体肖像为主,过分地依赖于照片,过分地依赖画室,刻板地完成“家庭作业”,在构思、构图、情节等方面还有欠缺,画作往往呈现的是表面的东西,缺少主观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激情。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王明明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不少美术展,重视大场景,重视笔法和枝节,忽视作品的内涵和神韵,与真正的艺术创作是背离的,失去了前辈们很多宝贵的创作规律和经验。在美术创作上,我们面对的是两条线,一条是纵线,一条是横线。我们更多地要纵向比,和历史上的大师级的画家比,绝不能降低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职业画家,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时时关注社会,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近年来,北京画院以齐白石、李苦禅、董希文、胡佩衡等中国近当代著名画家为范本,在北京和各地搞了多次研究性的画展,目的就是研究过去这些艺术大师们的创作经验。

  对于加大对中国画的保护和传承,王明明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说中国画有其非常独特的“个性”和艺术境界,值得认真研究、传承和发扬。如果我们只重视形式上的变革,忽视创作规律和个性研究,那中国画将会失去其真正的内涵及要义。比如京剧,如果大家都把它唱成西洋剧了,那京剧还有什么独特性呢,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收藏家们收藏的中国画,一般都是古代大师级的作品,他们骨子里还是对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的珍爱。

  多年来,关于学院派和画院派画家各自优劣长短之争,从没间断过,可以说见仁见智。王明明认为,学院画家和画院画家各有所长,但总的说来,画院不能“追”着学院跑。学院首要的是满足教学,而画院注重的是创作,侧重不同,效果各异。画院专职画家既然注重的是创作,那就不能只注重“形似”,而要更多地追求“神似”。从写生到创作,在创作中升华,最终达到创作的巅峰,从而纵横驰骋、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理解和追求,给人们传达一种艺术的美感和享受。“当然要达到这个境界,不论是学院画家还是画院画家,都要随时随地对生活有所感悟。”王明明强调说,中国画的奥妙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和冲动创作的,是经过几十年不断的修炼——包括精神的、技法的修炼,不断的外师造化,长期地进行文化上、生活上的积淀,慢慢“养”出来的。他认为“课堂作业”代替不了创作,艺术家最终还是要走出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这是艺术家创作的需要,更是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同时,专业画家与职业画家也是有区别的。专业画家要有社会责任感,而职业画家大多是追着市场跑的。美术创作是一个综合体,不能局限于一个小圈子里,必须对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各方面都要有所研究,有所感悟,才能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使作品既有强烈的时代感,又有历史的厚重感。举凡历史上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家都熟悉政治、经济和文化,他们在各门类学识的影响和融会贯通下,达到创作的至高境界,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不朽之作来。“我们的合作交流才刚刚开始。”王明明说,甘肃独特的地域文化给艺术家创作带来无穷无尽的灵感,同时艺术家们又对宣传甘肃地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双方相得益彰。他表示,今后北京画院还将继续加强与甘肃的合作,通过美术界与地方政府合作这一成功模式,为艺术家提供写生采风的机会,促进创作,提升艺术水准,从而促进西部美术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当前美术创作更加关注西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产生更多富于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来源:甘肃日报)